(通訊員:董琦)大師與普通建築師的區别往往在于他們超前的理念和獨樹一幟的風格。
建築是時代的鏡子,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些有名的設計師,他們設計了21世紀最為震撼、最具有表現力的建築。
物質是易變的,隻有精神才是永恒的,通過欣賞這些知名設計師,我們去回過頭,去重新思考這個世界,去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建築。
靜下心,讓小編帶大家一起感受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不尋常的人生經曆,感受他們或生動明快、或樸素清新、或标新立異的經典設計之作。
#1 追求内外協調統一:貝聿銘

貝聿銘 ,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美籍華人,他為我國設計了北京香山飯店、中國銀行總部大廈,香港的中國銀行大廈等。
他設計的許多大型建築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華盛頓市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大廈等作品為世界建築史留下經典傑作。
貝聿銘認為:“建築是—種社會藝術的形式。
在他的任何設計中都不會放松協調、純化、升華這種關系的努力。
以下是貝聿銘的經典傑作欣賞
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


法國浮泸宮金字塔


1988年建成的盧浮宮擴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重要作品。貝氏将擴建的部分放置在盧浮宮地下,避開了場地狹窄的困難和新舊建築矛盾的沖突。
德國曆史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2設計師:埃羅.沙裡甯

埃羅沙裡甯生于芬蘭,13歲移民美國。
父親是建築師,母親設計雕塑家。
這種背景或許促成了他的個人風格。
既具現代主義特色,同時又具有雕塑感。
其實很難定義他是北歐設計師,還是美國設計師。

說到小沙,不得不提老沙
“分離派"建築的奠基人之一
1923年,舉家移民美國
堪布魯克藝術學院系主任
伊姆斯夫婦的老師
我們非常熟悉的伊姆斯夫婦,以及家具品牌諾爾Knoll的創始人,都是他父親埃裡爾沙裡甯的學生,小沙與他們一起學習,關系密切。
小沙設計的椅子,現在依然是knoll的熱賣品。直到老沙1950年去世,小沙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作品也越趨于未來主義,雕塑感,有人稱這是新未來主義neo-futuristic

1948年,該設計獲獎
但主辦方錯頒給老沙
因為比賽中
小沙和老沙分别用
各自的作品參賽
兩個沙裡甯,傻傻分不清楚

聖路易弧形拱門1963年開建
Gateway Arch National Park
高寬各為190米的
外貼不鏽鋼的抛物線形拱門
堪稱奇迹
美國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

美國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
TWA Flight Center 1955-1962
外形酷似展翅的大鳥
屋頂由四塊鋼筋混泥土殼體組合而成
建築同雕塑的組合
不幸的是
小沙51歲去世
否則世界會有更名經曲的建築和家且作品。

1961年,正值設計巅峰的小沙裡甯
在腦手術失敗中去世
現代設計的一大遺憾
#3建築屆的畢加索-他設計的房子會跳舞

Frank Gehry
美國後現代主義及結構主義建築( 1929.2.28-至今 )畢業院校:南加利福尼亞洲大學,主要成就:普裡茲克建築獎(建築類諾貝爾獎),Wolf建築藝術獎,代表作品: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沃特,迪斯尼音樂廳、歐洲迪斯尼娛樂中心等等。這位被稱作建築界的老頑童Frank Gehry剛在二月過了他91歲生日。他還有個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的手稿從來沒人看得懂。

Frank Gehry的草圖
他扭曲的線條設計風格讓他的建築非常獨樹一幟。他在紐約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建築設計呢!
New York by Gehry

New York by Gehry是位于曼哈頓下城的76層高層租賃大樓。
波紋狀的不鏽鋼材料重新诠釋了曼哈頓高層建築的語言,使New York by Gehry在一天中根據陽光和天空改變顔色和氛圍,此秒可能是粉紅色:下一秒可能變成金色,或者在某些人的眼中它可能變成令人眼花缭亂的銀色。
無論是什麼顔色:它的外觀都使曼哈頓島的整個天際線栩栩如生,而這也是很出名的住宅樓盤,内部設施也是非常豪華的。

盡管已經 85 歲,建築設計師 Frank Gehry 仍然大作不斷。
去年他與 LOUIS VUITTON 合作的秋冬櫥窗、包袋設計、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博物館等項目順利完成,巴拿馬和洛杉矶的項目也沒落下。
進入 2015 年,由其操刀的悉尼科技大學商學院大樓于上周宣布落成,在開幕式上,澳大利亞總督 Peter Cosgrove 稱它為“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的、壓扁了的牛皮紙袋”。
布洛涅森林公園


在位于巴黎近郊十六區的布洛涅森林公園。
Frank Gehry的建築對玻璃的輕盈質感和不時邂逅驚喜的閑庭漫步情有獨鐘,他的建築融合了傳統的生活藝術、夢想家的果敢和當下技術的革新。
位于南法的阿爾勒,除了有羅馬競技場、古迹、教堂,以及聞名遐迩的梵高畫中的美麗景點。
每年夏天還有一檔世界級當代攝影大展“Rencontres d’ Arles”,藝術感無疑是阿爾勒的代名詞。
在阿爾勒Frank Gehry替蔚藍海岸線上的古樸小鎮,築起了一座大膽前衛的山丘。



他所在的地段本身就有濃郁的藝術氣氛,這棟樓更被譽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辦公大樓之一。除了他在紐約的建築之外,他在世界各地都有留下豐富的建築作品哦。
他在布拉格河邊的跳舞的房子,MIT 的Gehry Buildingo。他還設計過西班牙的古根漢博物館,LV Foundation (一個藝術文化中心) LA的Walt,Disney Concert Hall等等。
下次大家看到這樣有趣的建築風格不妨留意一下看看是不是FrankGehry 的設計吧!
中國的大樓為了能順利過審,快速完工。一般不會建這類有趣的形狀,扼殺了不少靈感。不過看很多大學建築專業的畢業設計,很多設計作品是有設計感的。
人們需要建築,人們也關心建築的未來,建築或許常常給人一種觸不可及的距離感,但是藝術語言往往不受國界、場所、專業領域的約束,是對冰冷世界的一種直接而強烈的情感轉述。
如果設計師和藝術家們熱愛建築是一種更為理性的選擇,那麼投身藝術創作可能是一種情不自禁。
也正因為他們的細膩情感,得以讓我們擁有如此精彩的世界!
(本文非商業用途,部分圖文截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